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病人隱私是所有醫療人員的責任

病人隱私是所有醫療人員的責任—從小護士網路分享剖腹生產過程照片談起 

在行醫時所見所聞或關於他人生活上的隱私,我必對這不可洩漏的秘密守口如瓶。 ~ 西波克拉底的誓約[1]
 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因業務而知悉或持有病人病情或健康資訊,不得無故洩漏。 ~ 醫療法第72條[2]
一位實習護士將剖腹接生的照片張貼在個人部落格,再度引起社會大眾對於醫療人員罔顧病人隱私之行為的撻伐。這則新聞顯示幾個問題[3-5]:
  1. 將沒經過適當消毒滅菌的物品帶進手術室內,可能增加病人感染風險。
  2. 實習學生也是醫療團隊的一員,在攸關生命健康的嚴肅工作場合,應該專注於照顧病人及學習,怎麼有時間拍照比YA?
  3. 未經病人同意,就擅自拍照,將病人資料放在網路上,侵犯病人隱私。
  4. 缺乏同理心,完全沒考慮病人的感受,以及可能受到的傷害。
  5. 醫療團隊看到學生拿出相機拍照時,不但完全未考慮消毒及感染問題,而且以為是為了教學或經驗分享就沒制止拍攝,完全沒考慮是否已獲得病人同意。對於病人安全與病人隱私的意識有待加強。
  6. 雖然是個人行為,但是會影響社會大眾對於醫界的信任,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偷拍的對象。

不論是為了醫療、教學或研究,醫療人員在取得與使用病人資料時,都應該事先對病人說明用途,徵求病人同意,並且盡力維護病人隱私。英國GMC對於病人隱私以及病人影音資料之製作與使用,皆訂有詳細的規範[6, 7],台大醫院病人病歷隱私保護─小密封運動的叮寧小語[8],也列出醫療人員在接觸病人資料時務必遵守的事項。
許多醫院電梯都張貼標語提醒醫療人員保護病人隱私,不要在公共場所(走廊、電梯、 餐廳、廁所等)談論病情與任何病人資料;同樣的道理,醫療人員也不應該在網路上張貼任何關於病人的資料[9]。現在有部分醫療人員為了私人目的,例如記錄 學習過程、分享工作經驗、發洩工作壓力、自娛娛人等各式目的,而在網路上張貼醫療過程的照片影片,寫文章描述病人情況,這些行為都侵犯了病人隱私。就算沒 提到病人的名字,讀者還是有可能從圖文當中拼湊出病人的身分,就算原先只打算跟少數人分享,還是有可能在作者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成全民皆知。
台大醫院病人病歷隱私保護─小密封運動叮寧小語[8]
我『要』
  1. 病歷要妥善擺放管理。
  2. 申請病歷資料要循申請流程辦理。
  3. 教學研究用病歷資料要除去可識別個人身分的資料。
  4. 使用電腦查詢病歷資料,因急事離開位置,要登出電腦。
  5. 使用電腦,要做權限管控。
  6. 要規範合作廠商,遵守隱私保護規定。
我『不要』
  1. 非業務所需,不擅自拿取、讀取病歷。
  2. 未取得病人同意,不將其病歷資料透露給第三者。
  3. 病歷不隨意擺置於開放式櫃台。
  4. 病歷不交由病友或家屬自行攜帶。
  5. 不可將病歷攜離醫院。
  6. 不隨意影印病歷資料。
  7. 病歷影本或電腦列印資料不隨意棄置於垃圾桶。
  8. 印有病人資料之紙張(如檢查報告單)不當作回收紙使用。
  9. 電腦密碼不借他人使用。
10.  不在網路上任意傳輸病歷資料。
11.  公共場所(餐廳、電梯、洗手間…)不談論病友病情。

今年8月的AJN有一篇文章“Got the picture? Using mobile phone technology to reinforce discharge instructions”,雖然是介紹如何運用智慧型手機來協助病人自我照護,但正好可以讓讀者了解筆者們如何維護病人隱私。[10]
個案:
一位50多歲男性被農具纏住造成右前臂皮膚與肌肉嚴重損傷,醫師為他進行整行手術。傷口復原情況良好,病人在術後一星期準備出院。護理師在為病人及家屬示範如何換藥時,家屬根本不敢看,遑論幫忙換藥,病人只有自己單手換藥一途。
護理師在看到病人使用有拍照與錄音功能的手機時,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利用這兩項功 能來教導病人如何自己換藥。護理師先將整個換藥過程拆解成數個簡單步驟,然後從準備材料開始,用病人的手機一步一步拍照,並且錄音解說各個步驟。病人看過 照片、聽過錄音後表示滿意(清楚、可理解),回家後就依指示獨自換藥。在回診時,傷口復原情況良好,沒有發生感染。
筆者們將經驗與同事分享時,有些人擔心是否會違反「健康保險可攜性與責任法案」 (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11]。一些醫院為了避免工作人員不當使用手機攝影功能,而且照片可能被上傳至網路,侵犯病人隱私,因此對於使用手機有嚴格限制。而且對於 使用醫院所擁有的設備進行拍照、錄影、錄音,有明確的政策與規範,包括知情同意記錄、資料儲存安全、資料保存期限、資料存取與授權使用之規定、用於病歷記 錄等,且大多會要求病人簽署錄影錄音同意書。[10]
但是這些規定通常未包括使用病人手機的攝錄功能,以供病人衛教用的情況。醫院可能 需要針對手機攝錄制定相關規定,例如:(1)准許臨床醫療人員為了治療目的拍攝病人相片,但是相片中除了病人本人外,不得拍到其他人員;(2)明確定義病 人教育與出院衛教是「治療」的一部份,以符合HIPAA的要求;(3)必須在出院文件中記載使用病人手機拍攝衛教資料的紀錄。此外,使用病人的手機拍攝, 必需符合所有政策相關的規範,包括保護病人醫療資訊、禁止病人相片被用於私人用途等。明確的政策規範不僅能保護病人隱私,也可以避免醫療人員被告。 [10]
筆者們在個案中使用的是病人本人的手機來拍照,而不是使用醫院或醫療人員自己的器 材,而且所拍的照片並未轉存到其他電子設備,病人對於儲存在自己手機當中的個人醫療資訊擁有完全掌控權,並且在不需要時可以自行刪除,這皆符合了 HIPAA以及該院的相關規定。此外,在文章中對於病人個案的敘述,已經將所有可能辨識病人身分的資料省略,以確保病人隱私。文章中的圖片並不是當時病人 手機所拍攝的照片,而是以模型手臂重現的照片。[10]

雖然醫療人員教育強調醫學倫理與專業素養(Professionalism,包括 利他主義/為病人利益代言、可信賴/負責任、同情心/同理心、誠實正直廉潔、尊重他人、自我精進、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極限、溝通/合作等特質與行為 [12];關於專業素養的詳細介紹請見[13]),但在網路上還是會看到少數人在社交網站或部落格張貼違反倫理與不專業的內容[14-16]。這或許是出 於教育失敗,培育出沒有醫德的醫療人員,也可能是醫療人員無知,完全沒想過這麼做是違反倫理與專業的行為。Baer與Schwartz針對「社群媒體與專 業素養」提出一些議題可供師生討論,包括[12]:
  1. 專業素養的定義與培育:專業素養如何教?是否看過不專業的行為?是否看過醫療人員在公開場所討論病人照護?...
  2. 社群媒體的使用:使用哪些社群網站?在網站上放什麼內容?與網友的互動?是否搜尋過自己的資料?...
  3. 上傳的內容可能造成的影響:病人或雇主會看到嗎?他們會有什麼想法?是否將同 學、同事、師長或病人列入好友名單?將他們列為好友對於真實生活的互動是否造成影響?會把放在網路上的照片放在自己的辦公室嗎?是否拍過有損同學/同事形 象的照片?是否傳給他人?這麼做是否違法?...
  4. 使用社群媒體以維護醫療人員形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社群媒體的優點與如何善用?如何抒發情緒與工作壓力?是否使用隱私權設定?手機裡是否有病人資訊?有設定保密機制嗎?學校/醫院對於使用社群媒體的相關規定為何?...
善用社群媒體能讓更多人知道正確的醫療資訊,但醫療人員必須謹記自己是專業人員,不論是在什麼場合都應維護病人隱私。因此,在張貼圖文之前,請務必記得[17]:
  1. 不要背叛病人的信任
  2. 不要讓自己被逮捕
  3. 不要讓自己被開除
  4. 不要欺騙雇主
  5. 不要以為網路貼文是私人的(非公開)
  6. 不要危及自己聲譽及未來就業機會
  7. 不要在同事之間製造不合

參考資料:
  1. 劉敏、劉克明. 從亨丁頓舞蹈症談生命的水晶球–基因資訊. 戴正德、李明濱等編著. 醫療兩難之倫理抉擇. 台北:教育部. 2004:71-80.
  2. 全國法規資料庫–醫療法.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021
  3. po血淋淋剖腹照 護士道歉. 民眾:若無嚴懲 以後就醫會恐懼.  蘋果日報2011-8-18.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606058/IssueID/20110818
  4. 甯瑋瑜、林媛玲. 自殺照也外流 倫理出問題. 蘋果日報2011-8-18.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606070/IssueID/20110818
  5. 張力天. 護士擅自公開血淋淋剖腹產照 違反醫德還比YA留影. NOWnews今日新聞網2011-8-17. http://www.nownews.com/2011/08/17/138-2735894.htm
  6. General Medical Council. Confidentiality. http://www.gmc-uk.org/guidance/ethical_guidance/confidentiality.asp
  7. General Medical Council. Making and using visual and audio recordings of patients. http://www.gmc-uk.org/static/documents/content/Making_and_using_visual_and_audio_recordings_of_patients_2011.pdf
  8. 台大醫院. 病人病歷隱私保護─小密封運動. http://www.ntuh.gov.tw/mim/NTUH_bee%E9%99%A2%E5%A4%96/slogan.html
  9. Mostaghimi A, Crotty BH. Professionalism in the digital age. Ann Intern Med. 2011 Apr 19;154(8):560-2.
10.  Holt JE, Flint EP, Bowers MT. Got the picture? Using mobile phone technology to reinforce discharge instructions. Am J Nurs. 2011 Aug;111(8):47-51.
11.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http://www.hhs.gov/ocr/privacy/index.html
12.  Baer W, Schwartz AC. 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in the digital age on the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liaison service. Psychosomatics. 2011 Jul-Aug;52(4):303-9.
13.  劉敏、劉克明. 醫學教育與社會責任:培育具專業精神的醫師. 戴正德、李明濱編著. 醫師與社會責任. 台北:教育部. 2007:105-132.
14.  Chretien KC, Azar J, Kind T. Physicians on Twitter. JAMA. 2011 Feb 9;305(6):566-8.
15.  Lagu T, Kaufman EJ, Asch DA, Armstrong K. Content of weblogs written by health professionals. J Gen Intern Med. 2008 Oct;23(10):1642-6.
16.  Facebook與專業素養. 醫e刊第18期. http://vip.flysheet.com.tw:8080/mednews/018/item/49-018-hot.html
17.  Barton AJ. Using social media as an institutional resource: implications for th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lin Nurse Spec. 2011 May-Jun;25(3):107-9.



以上文章引自 http://vip.flysheet.com.tw:8080/mednews/026/item/170-026-hot.html